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 家长帮APP

    家长帮APP

    家庭教育家长帮

    iPhone Android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城区高三期末统考语文试卷综述

2014-01-18 20:25:48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高考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东城、西城、海淀各区期末统考的陆续完结,本届高三考生们即将迎来一个无所适从的寒假复习期了。此前的高考改革方案闹得沸沸扬扬,各种内幕与小道消息乱飞。《考试说明》也因为配合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步调而迟迟不见下发。诸多扑朔迷离的事件令2014年的高考始终存在着强烈的不确定性。在不到五个月就要高考的现在,考生们甚至连考试的题型、分值都还不清楚,也让习惯于事先搞清考试范围的他们很不适应。语文作为首当其冲的考试科目,加上成为了新政策的宠儿,更是吸引了大量目光。

  两个月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内部召开了一次“2014年北京高考最新命题工作布置会”,其会议纪要被权威发布后,引发了最新一轮针对语文考试题型的大猜测。随后,一些名为“语文测试卷”的粗糙题目开始被随机发放到北京市各个高中,这些测试题即是在命题思路指导下的一些具体试验,被抽选出来作为测试者的学生做题情况,很可能将左右最终题目的命制方式。此前,我也曾嘱咐家长和学员们好好关注这次期末各区统考,看看区教研们有没有从市里得到一些更为确定的消息。然而,从这次东西海三区期末统考试卷来看,区教研们在把握新风向层面的能力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超。因而这次统考对于今年高考的参考价值,相对较为有限。

  接下来,我们不妨以“命题工作会会议纪要”中列举的改革条目为提纲,来看看东西海三区统考对它们的执行程度究竟如何。

  (一)改造语言应用领域,增设阅读情景,在阅读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加强俗语、对联等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对于这一条命题原则,西城区采取了基本无视的态度,在语文基础题板块,前四道题都和往年高考完全一致,只有第五题出了一个“流行歌曲名字中的修辞”,是对去年新题型的一种改造和继承。“在阅读中考语基”思路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堪称保守。

  相对于此,东城区通过一段文字考了三题,分别涉及字音、语义衔接、文学常识考点。往常比较保守的海淀区倒是大刀阔斧,不仅在语基板块里用一篇文章连考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辨析、语义衔接四题,更是在文言文阅读中考了一题文学常识填空,虽然难度普遍不高,却无疑是高考方案的忠实执行者,相对来说预演效果是最好的。

  从三个区的考题来看,整体难度普遍不高,知识点个数甚至还有所减少,这一点也和大方向的“保持2013年难度甚至更低”保持了一致。

  至于对俗语和对联的考察,或许很多考生及家长表现得很恐慌,但实则完全没有必要。

  俗语题在三区统考卷和之前的测试卷中均未考察太深,有些和成语题进行了综合,有些则融入语义衔接题中。其考点主要落在对俗语意思的理解上,算是非常浅显的层次。如果考生们连“有钱能使鬼推磨”、“你走你的阳关道”这种难度的俗语意思都不理解,那确实是不符合高考选拔的基本要求的。因此,从大的范围来看,这道题在难度上不会造成影响。

  对联题也是如此。从测试卷情况来看,对联题有两种出法,一是概括对联内容主题,二是给一半选出另一半,难度低于北大自主招生的主观对联题。本次统考中难度和测试卷体现出来的差不多,海淀卷用了多年前考过的老题型,东城卷则根本是打酱油,考点与对联基本无关。

  (二)改造古诗词阅读,采用多文本综合性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多文本综合性”阅读,或称“对照式阅读”,在往年高考和外地卷中均有各种形式的体现。本次海淀卷采取了最为直白的理解方式,直接将两首龚自珍诗歌摆在一起出题。此前在公立学校老师向学生传达命题精神时,也有很多人直接采取了这种理解,说未来诗歌鉴赏要从阅读一首诗改成阅读两首诗。

  然而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这种对命题精神的理解方式本身就不太像语文老师该有的。且不提海淀卷的两首诗彼此之间并未有什么互动存在,就说“多文本综合”,其实也有很多种不同的体现形式。比如东城卷,将一首诗分别与另一首诗及一副对联进行了综合参照,特别是将王世贞的作品与王维《山居秋暝》联系在一起,要求分析它们写景手法的异同,这也完全是“多文本综合”的另一种同样大概率会考且更为高端上档次的命题方式。更不要说,在市里下发的测试卷上,还有主要文本与“相关链接”这样的参照方式;在去年《考试说明》上,还特意列出了2004年真题,苏轼《红梅》诗与他在个人笔记中对石曼卿诗的批评文字相对照的考法。在此意义上,海淀卷的理解比较简单,东城卷诗歌鉴赏简答题才是更有预演意义的题目。

  不知道为什么,西城卷诗歌鉴赏依然选择几乎无视命题精神,仅在选择题d选项中把文本与课内《归去来兮辞》的主旨进行了比较,纯属点缀。

  所谓“考察传统文化”,除了对联俗语外,其实只有东城卷第5题的“干支计算”有些意思,与其说是语文题,不如说和历史科目知识点更相关。这倒是和未来教育部推动的高考长远改革有些瓜葛了。

  (三)改造古诗文默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触景生情、因情生发联想诗句,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应用。

  本次古诗文默写的命题精神倒是均得到了体现,不过除了东城卷很老实地将五个小题全部出成了新式情景阅读的形式外,海淀卷和西城卷均只设置了两道新题型,保留三个旧题型。在五选三的答题模式下,其实考生完全可以只做一道新题。不知道该算是“渐进式”还是该称为“打折扣”,不过这个改革可能是目前看来最可能给学生们带来一点挑战的题型改革,从做题时间上和难度上来说都是如此。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担心。所谓情境,会提供给大家至少两部分信息量,第一,作家和篇目名,第二,相关的内容描述、主题立意乃至于写作手法。学生们目前的对策是把整篇原文背一遍,逐句检验,虽然笨了点但也算是个办法。只希望未来几届学生真的能工夫下在平时,“学以致用”把名句融汇在情景文段里,不需如此全盘检索了。

  (四)设置差别赋分选项的选择题,不同选项差别赋分,提升区别度。

  这一点上,三区试卷均在说明文、散文阅读的五选二选择题中进行了体现。看起来好似差别赋分只能存在于这种多选题里。实际上,诗歌鉴赏题也存在这样命题的空间。把阅读理解类的题目从原来的“对与错”改造为“哪个更合适更准确”,一方面回避了舆论和专家们对阅读题的指责,一方面其实也给了学生们一些得分的空间。不过,若是应届考生们不太适应这种逻辑变化,陷入对多个都能得分的选项的取舍纠结,那么反而容易浪费考试时间,得不偿失了。而且,这种题目每个选项要不要给分、给多少分合理,还是在考验命题人的水平。

  最激进的还得属海淀卷。它不仅在阅读题里设置了差别赋分,甚至在语文基础题里也有。海淀卷第2题词语辨析题,在官方答案中明确注明“C选项得3分,A选项得1分,其他选项不得分”,除了增加阅卷难度外,也给了我们一种崭新的可能。说实话,“精于此道”还是“长于此道”,“心境”还是“心情”,我在做题时也略纠结了半分钟,后来才本着“更合适”的原则选了C。对于考生们来说,也一定要做好这种心理转变才行。

  (五)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此前我曾经在E度论坛上进行过这个问题的在线答疑,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这可能是学员及家长们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整个新版语文试卷中变数最大的地方。

  不过从实际命题实践来看,虽然10分的微写作确实出了,但从出什么、怎么出、怎么阅卷等角度来看,各区教研员也还没有形成任何共识,仍处在混乱之中。对此,刘纯老师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针对未来,我们也只能本着“考点与样题为王”的原则,静待或许会在一个月以后出现的《考试说明》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结语

  关注期末各区统考,是为了从各区教研员的命题风向上,读到6月份高考题型的蛛丝马迹。这个基本目的我们理应明白。但是很遗憾,或许区教研们故意藏私,或许他们自己也真的尚处在一团乱麻没头苍蝇的状态中,我不得不说,本次期末统考对高考的参考价值并不高,其中西城卷尤为如此。

  但是,我们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对于考生们来说,必须注意到,今年高考肯定不难,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本次统考卷亦然,即便题型光怪陆离,但绝对难度都不高。低分数所体现出来的,是知识积累的薄弱,与临场应变能力上的差距。未来考生们如果想在寒假期间针对本次期末考试结果有所提升,也应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点上。

  考试成绩不如人,本质是能力不如。要么是学习能力,要么是应用能力,要么是临场应变能力。请谨记此节。
 

相关阅读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三城区高三语文期末作文题目综述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高三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高三期末英语试卷分析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高三期末生物试卷分析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高三期末物理试题分析

2014届北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分析

本文作者

王乃中

王乃中

学而思高中语文负责人

对于语文应试技巧和心理调节方面均有独到心得,多年高中语文辅导经验让他善于在应试提分之余真正拓展语文知识的深度广度,五年北大辩论队日常培训经验,善于在小班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优势。

还可以这样关注我们

高考网微信

微信扫一扫

微信号:www_gaokao_com

首页 > 高中频道 > 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