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总复习 > 高考知识点 > 高考化学知识点 > 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特南特(德)和卢齐卡(瑞士)

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特南特(德)和卢齐卡(瑞士)

来源:高考网 2009-09-02 15:58:44

[标签:化学]

  布特南特,A.F.J.

  AdolfFriedrichJohannButenandt1903~

  联邦德国有机和生物化学家

  1903年3月24日生于不来梅港。曾就读于马尔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1927年在A.O.R.温道斯指导下获格丁根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任但泽工学院有机化学教授。1936~1945年,任柏林的威廉皇家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1945年任蒂宾根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和蒂宾根大学生理化学教授。1956年研究所迁往慕尼黑,改名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他继续任所长。1960年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主席。

  布特南特是性激素研究的先驱之一。1929年他从孕妇的尿液中分离出名为雌酮的雌性激素,迈出研究性激素化学性质的关键一步。布特南特测定了雌酮的结构和一些化学特性。不久,有人从孕妇尿中又分离一种作用更大的雌性激素,名为雌三醇。他又研究了雌三醇,找出了它与雌酮间的关系,随后又解决了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问题,并指出两者与胆汁酸和甾醇间的关系。在怀孕期间起生理作用的黄体激素孕甾酮,也是由布特南特制备成纯品并在1939年由他从胆甾醇合成出来的。1934年,布特南特从男性尿液中分离出名为雄甾酮的男性激素。雄甾酮在化学结构上与雌酮有密切关系。不久,有人从睾丸的提取物中得到一种作用更大的睾丸甾酮。因为睾丸甾酮与雄甾酮很接近,所以睾丸甾酮的结构很容易就测定了出来。1935年布特南特将雄甾酮的衍生物转变成睾丸甾酮。布特南特因在性激素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和L.卢齐卡共获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齐卡

  Ruzicka,Lepold,1887-1976

  瑞士生物化学家

  生于南斯拉夫武科瓦尔。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高等技术学校。曾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3年任苏黎世大学有机化学教授。1926年任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化学系主任。1929年回瑞士,仍任苏黎世大学教授。1942年补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卢齐卡主要研究有机合成。贡献之一是确定异戊二规则,即凡符合通式(C5H5)n的链状或环状烯烃类,都叫萜烯。高级萜烯由简单整数的异戊二烯组成。在研究萜烯过程中,发现灵猫酮和麝香酮,并确定其化学结构,为香料工业广阔前景。

  卢齐卡在性激素研究上也有重要贡献。首选提出检验性激素制剂的生物学方法。首次把性激素和甾醇这两类物质从结构上联系起来,进而由胆甾醇合成友邻甾酮与睾丸甾酮,并对它们的化学结构作出了描述。由于这些成就,1939年卢齐卡与布特南特同获诺贝尔奖。

 

收藏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