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首页 > 高考报考 > 专业大全 > 专业分类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专业介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专业介绍

2009-06-15 16:04:4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文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始建于1974年,其前身是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中文系,是学院最早的系科之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著名专家吴孟复曾任系主任,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2人;省拔尖人才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5人。另外还聘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兼职教授12人。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张斌等先后担任过兼职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200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院级优秀课程、省级重点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该院教师在国家重点和国家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个、教研奖励4个。

  文学院办学条件较好,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处于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地位。学生在主修完专业课程之外,还需选修20多门应用型课程,对学生进行文秘、新闻、办公自动化、社会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长期的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院的特色是“注重传统、强化技能”。“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文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师范)等本科专业并设有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两个二级硕士点。

  汉语言文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初步掌握基本的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技能技巧的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文学理论、比较文学、美学、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民间文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论、英语、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实习指导、教育实习等。

  就业去向:适合到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事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等工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省级教改扶持示范专业、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闻学

  培养目标: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的新专业,是本地区内首家开设网络新闻传播学方向的院校。本专业打破传统新闻学知识结构模块的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上实现了传统新闻学知识系统与现代转播学知识系统相贯通,传统新闻学理论知识系统与现代网络技术理论相贯通;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关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的规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新时期党的新闻政策、能够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其它网络媒体、文化传播部门或宣传部门从事新闻传播及网络管理、传媒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语言文学、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概论、新闻事业概论、新闻理论、网络基础与应用、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道德与法规、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网络传播学、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摄影与摄像、广播电视栏目编辑学、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舆论学、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英语、计算机等。

  就业去向:适合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工作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对外汉语(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受到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比较、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地运用英语,具有从事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注重用汉语英语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汉语普通话、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实践型的双语教师,以及能在国内国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语言学方面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语研究、大学英语、英汉翻译、高级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SK专题、当代英文报刊选读、教育学、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适合到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师资队伍雄厚,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政法学院现设哲学、政治学、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和思想品德教育5个教研室。拥有安徽省讲席教授岗位1个(全省1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个,院级重点学科1个(法学理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思想政治教育),省级精品课程2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省级优秀课程1门(马克思主义哲学),校级级精品课程3门(政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校级优秀课程4门。学院近年来培养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刊物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7部,编写教材9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生800余人,政法学院始终注重培养学术气氛,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由系团总支和学生会牵头,相继成立了法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爱智学社等学术团体以及其它学习研究兴趣小组,并自办《政法评论》、《爱智学刊》等学生学术性刊物。学生科研成果卓著,近年来,先后在《安徽青年报》、《淮北日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和院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政教94级学生蔺存宝发表文章50多篇,法学96级学生邱福广发表文章40余篇,法学97级学生彭扬武发表文章20余篇。

  求真、务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到目前为止,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1800余名合格人才,其中已有不少毕业生崭露头角。

  为适应社会需求,学院领导积极引导、鼓励并帮助学生报考研究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同时加大就业指导,扩展就业渠道,就业率一直居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扩展研究生教育,主要为中学输送合格的政治课教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层次法律和社会管理人才。

  政法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国际政治三个本科专业,政法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

  法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结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国际政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学习政治学、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理解当代国际政治以及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一定的涉外工作常识和实践的技能、技巧;学会应用社会调查与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对外宣传、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国际政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法概论、当代国际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近现代中国外交、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美国外交政策、美国政治与经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欧盟政治与经济、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组织概论、涉外公共关系与礼仪等。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和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历史与社会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始建于1990年,该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良好,并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共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博士12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含在读)9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尤其是学历结构和学缘关系(教师毕业于国内近二十多所重点大学)十分理想。还聘请北京师大史学所瞿林东教授、吴怀祺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蒋大椿研究员,《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马宝珠编审为兼职教授,来我院讲学、指导学风建设。拥有历史学、皖北历史文化两个研究所以及安徽省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世界史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史学理论》、《中国古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三门课程是我校的精品课程,《世界现当代史》还是省级精品课程。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原则,狠抓教风与学风建设,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学院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和省(部)级、校级优秀教师,拥有一支精干的学术队伍。其中,安徽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学校学科带头人6人,省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该院每年发表科研论文近四十篇,约四分之一为国家级或国家重点学术论文。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组自1994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在国家一级刊物如《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文史》、《光明日报》史林版等发表论文50余篇,获奖成果5项,正式出版专著8部,主编教材5部,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学科组主办国内学术会议数次。世界史学科组集中了5个博士(其中两个是博士后),两个硕士,而且来源于全国各著名高校,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历史与社会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本功扎实的专业人才。学院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管理规范、学风好,教师责任心强,所以毕业生素质整体较高。近年来,安徽省委组织部在我院选调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我院毕业生连年被选调,现在已经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近几年,学院学生的四、六级英语和计算机达标率在全校名列前茅,考研风气很浓,考研录取率一直排名于全校的前三名,02届毕业生考研达线率40%,录取率34.6%,一大批学生进入北师大、复旦、同济、兰大等国内著名高校深造。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尤其在江、浙、沪、鲁、皖就业的比率较高,就业单位均散布在各地完全中学及以上,有不少在省市重点中学工作,从未出现有毕业生无法落实就业单位的现象。

  现有历史学(师范)、社会工作、社会学、旅游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学(师范)

  培养目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调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历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教科书分析与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训诂学、版本目录学、史学论文写作、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历史地理、考古通论等。

  历史学(师范)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及重点建设专业。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省内外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而且就业面很广。可以说,该专业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社会行政、社会保险与福利、中外社会思想史、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调查与研究、社会保障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政策与法规等。

  旅游管理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旅游学概论、统计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饭店管理原理、经济法、旅游法规、旅游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实践环节: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

  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创立于1983年,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英语专业本科生。2008年,由原来的“外语系”改为现名“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学楼两栋,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及放映室共14口,调频发射台2套。有高年级教研室、基础教研室、日语教研室、二外教研室、外国文学研究所、电教室等教研单位。学院现有教师55人,其中正副教授1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25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3-4人,客座教授3人。外国语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学生在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中通过率一直保持全国及师范院校平均通过率的领先水平,受到安徽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表彰。同时,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不少毕业生考取名牌学校深造。

  英语(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及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掌握基本的教师职业技能及教育教学理论,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及其他英语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语音、高级英语、笔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教学法、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英语修辞学、英语诗歌选读、商贸英语、英语口译、英文报刊选读等。

  就业去向:分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十几个省市地区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大型公司、重点中学等单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均为100%。

  日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及各项技能,较为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成为学识深厚、素养全面,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日语达到本科水平、英语达到专科水平,既能适应外事经贸、管理工作,又能适应科研和教育工作。

  主要课程: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汉翻译、日语概论、经贸日语、日语视听说、日本文化与语言、日语报刊选读、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会话、英语写作等。

  英语和日语两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始建于1983年10月,时名艺术系,历称美术系,后经学校批准定为现名。经过近26年的发展,美术学院下设美术教育系、艺术设计系、绘画系等3个教学单位,绘画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设计艺术研究所等3个研究机构。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生738人,硕士研究生23人。

  美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师1名,安徽省骨干教师1名,校优秀主讲教师3名,校优秀青年教师1名;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人,中级职称教师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人。近年来,教师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安徽省高校重点教材7部,出版艺术作品集5部,编著专业技法书4部。主持教、科研项目26项,建设了《素描》、《广告设计》、《色彩》3门院级精品课程。有120件作品入选安徽省美展,获省美展金奖8个,银奖35个,铜奖23个,优秀奖15个;29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获全国美展银奖3个,铜奖3个,优秀奖5个。近三年中,共有80多件学生作品获省级以上专业类奖励、表彰。

  美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质量高,就业面广,在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自觉性强,考取研究生比率逐年提高。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并设有“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下设中国画、油画、雕塑、篆刻4个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学、师范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文化馆(站)美术创作等。

  主要课程:素描、水粉水彩、中国画、油画、书法篆刻、雕塑、装饰设计、摄影、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中学美术教学法等。

  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原理,具备熟练设计表达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下设广告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5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形态、色彩、空间、字体设计、图形创意、设计表达等基础课程,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工程制图、展示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设计等专业课程,艺术实践、艺术考察、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民族图式等艺术史论课程。

  绘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下设中国画、油画2个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出版社、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学校、画院、文化馆(站)等。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油画、中国画、书法篆刻、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创作。

  美术学(书法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书法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书法创作能力、懂得书法教育并兼通中国绘画、篆刻艺术的宽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教育部门、艺术研究或其它文化部门从事书画教育、书画创作及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篆书的临摹与创作、隶书的临摹与创作、楷书的临摹与创作、篆刻的临摹与创作、行书的临摹与创作、草书的临摹与创作、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美学、中国画、素描、色彩、古代书论选读、古代汉语、古代诗词、中国美术史。

  美术学(师范、书法方向)、艺术设计、绘画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现拥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一座,中西乐器齐备,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价值50多万元),拥有数码钢琴67架(价值90多万元),舞蹈房、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合奏教室等,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

  该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20人,硕士14人,博士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音乐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音乐学院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计划在2009年实现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

  十多年来,音乐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厚。近3年来,音乐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国家级重点20篇,国家级1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写教材4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6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15项。在办学过程中,音乐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学院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教师、学生专场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科学研究。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国家、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70多人次。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去向有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地的中等专科学校及重点中学。

  音乐学院现设音乐学(师范)和音乐表演两个本科专业。

  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且担负着向更高层次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古筝、二胡、小提琴、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教学法等必修课及其他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选修课程。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突出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钢琴(普修)、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表演专业课(包括声乐、键盘乐器、中国乐器、管弦乐器、指挥、舞蹈等)、重唱、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形体舞蹈、电脑音乐欣赏与制作、电子乐器的功能与演奏、歌剧(音乐剧)表演(声乐)、艺术指导(指挥、钢琴专业)、合奏(器乐专业)、舞台艺术实践、意、德、法语语音与艺术歌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文献学、民族音乐学概论等。

  音乐学(师范)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前身教育系,成立于1994年7月,经过15年的改革和发展,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4人(1人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读博士6人,硕士3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高校拔尖人才各1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拥有硕士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学校重点学科1个和省级精品课程1门,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系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现代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资料室,建有教育技术实验中心、多媒体机房、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琴房、舞蹈房、美工室。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为学校优秀课程、教育经济学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教育行政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为学校精品课程。

  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和学校科学研究、教学研究课题60多项,其中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3项,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8项、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8项、其他厅级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5本,获得省教学成果奖7项、社科成果奖1项。

  教育学院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师范)、学前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应用心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并设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熟练运用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教育类课程:教育概论、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德育原理等。心理学类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流派等。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实行中期分流:管理方向和心理教育方向。

  就业去向:企业、学校、教育管理机构。

  学前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概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视唱练耳、声乐、美术、琴法、舞蹈、幼儿保健学、幼儿园课程、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音乐创编与技法、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科研方法等。

  就业方向:省、市、县等各级学前教育研究所、教研室的研究人员,社区幼教机构的辅导员、管理员,以及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人员等。

  教育技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技术人员,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专门人员。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网络教育应用、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远距离教育等。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任课教师,各级电教馆、高校、电台、电视台、中小学等有关媒体传播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培训部门的教育技术人员。

  应用心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学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工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临床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教育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前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第一个非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单位,是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和扶植的重点,主要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经济理论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2.05%。教师队伍中有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校优秀主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2006年以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级科研和教研项目23项;在国家和省级重点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注重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学习交流的平台、创新思维的载体,拓展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成就事业的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办了《淮海经济导报》、“淮海经济论坛”、“创业计划竞赛”和“财经论文竞赛”,在全校影响巨大,已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活动的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安徽省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代表学校参赛、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获得1个金奖、2个银奖和4个铜奖;在安徽省已举办的两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2个银奖、5个铜奖;大学生经济学研究会被评为学校名牌学生社团。“坚持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办学特点。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知识面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财政学、统计学、社会保障概论、人口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保险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共政策等。

  经济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高等专科学校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管理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数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证券投资等课程。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技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市场调查分析方法,知识面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企业事单位、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经贸实务和国际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了解我国国际贸易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视野开阔、受到较严格的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有向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拓展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领域、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经贸业务、管理、策划、调研、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学、会计学、国际商法、商务谈判、国际金融、通关实务、世界经济、国际结算、电子商务概论、国际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

  会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要的会计理论及操作技能,具备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胜任在各类企事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会计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会计(中、高级)、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二级教学单位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近40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另外还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近年来学院教师已在数理逻辑及应用、信息安全、分形与小波理论及应用、金融数学和拓扑动力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学院多年来狠抓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数学分析》是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建设课程,《数学教育学》是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应用数学”是全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数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安徽省2008~201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

  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一个数学研究所和一个数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4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省重点教研项目2项。

  学院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己任,多年来坚持以培养中等学校数学师资为主,兼顾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等领域应用型人才。该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使之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优良的专门人才,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呈逐届上升之势,2008届考取比例达25%,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均居其他专业前列。绝大多数毕业生基础扎实,工作中朴实、安心、能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自建院以来,该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将近4000名本科毕业生。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时俱进,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教研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学、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教育学与心理学、数学教学论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和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2008年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统计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程序设计语言、数值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回归分析、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数据库原理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和统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6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0多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后4人,博士7人,硕士4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模范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院教师已承担了70余项国家、省部、厅级教学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其中省重点项目2项),参加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国内外核心刊物100多篇,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20多项,各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其中硕士生23人。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有4000多平方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场所,拥有资产总值约1000多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拥有1000多台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电路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通信与信息处理”、“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校重点学科;“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高等数学”为校优秀课程;“计算机基础”、“离散数学”、“高级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概论”为校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离散数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我院教师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线性代数》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实验室”为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与数学科学学院合作具有“应用数学”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与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专业类和教育类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心理学、操作系统、教育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中学计算机教育学、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工程、编译原理、数值分析、面向对象技术及语言、VisualC、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专业英语、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安全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编制和开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有坚实的理论根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领域内各种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从事软件开发、软件设计、软件维护和测试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编程、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等课程。

  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需要,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具有综合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计算机、电信、媒体、金融、保险等部门或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通信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课程。

  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电子商务作为理工信息和经贸管理类交叉学科,在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国民经济建设、金融与商业流通、生产与服务乃至各类社会活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迫切的人才需求。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在工商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驻外商务机构及各类企业集团从事经营决策、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公关与营销策划、财务管理、商务法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现代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工程等知识与方法,独立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

  主要课程:JAVA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组网技术、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培养通晓管理科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信息管理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方法、手段,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和编程,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掌握包括以信息集成和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企业、政务和经济信息管理;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各种实用软件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等有关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与评价等技能,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会计学、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应用统计学、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教师6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讲师46人;有博士9人,硕士47人。下设基础物理、理论物理、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基础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和大学物理教研室7个教研室,1个校级“纳米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1个省级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58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承担教育厅、淮北市和地方企业横向合作科研项目20多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教育厅、淮北市等各类科技奖励10多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基础物理实验室(力热、电磁、光学、近代物理、中教法等),电子技术实验室(模电、数电、计算机硬件与仿真、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传感器、电视机原理、实习实训等),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校级微格教学实验室,以及拥有多个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基地;拥有总价值1100多万元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的物理实验大楼。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并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学类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师范)、材料物理两个专业。按大类培养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两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人文与素质教育、大类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第二阶段(后两年),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特长、兴趣和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物理学(师范类)或材料物理专业,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完成相应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物理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能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等学校优秀物理教师以及与物理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含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网络技术等)等课程。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等数学、近代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理论物理、高等数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基础、材料物理、纳米材料科学、功能材料、薄膜物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计算机基础以及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等。

  电气信息类

  电气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二个专业。按大类培养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两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人文与素质教育、大类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第二阶段(后两年),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特长、兴趣和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电子信息工程或通信工程专业,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完成相应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与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与算法结构、工程制图、电路分析、线性与非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信息论、程控交换、集成电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子技术等以及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等。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与算法结构、工程制图、电路分析、低频和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信息论、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微波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以及相关的专业实践课程等。

  物理学(师范)和材料物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是在原化学系基础上于2008年2月组建而成。原化学系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创建最早的系之一,建系30多年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四千多人,分布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多个领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学院取得了辉煌成绩,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是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基础化学实验室是安徽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9人,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2人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7人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为7788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需用的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气质联用仪、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电位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总价值1700多万元。学院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校生已达1200多人。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着以育人为根本、质量为生命线的宗旨,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目前主持安徽省教育教学重点和一般项目10项,2000年以来,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近30项。在学生中举行形式多样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专业技能、CAI课件、双语教学竞赛和科技论文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年有20%以上的学生毕业论文正式发表,在安徽省高校举行的“世纪之光”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有6人获奖。近三年有11名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平均达25%,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科研方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兼顾的原则,近年来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80篇。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近50项。获得安徽省绿色材料化学、含能材料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有机合成化学、催化化学、高分子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生物分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智能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及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聚铁净水剂制备、L-天门冬氨基酸盐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等成果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1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和使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继续不断深化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2009年招生计划中继续按大类和按专业招生。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按专业招生;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招生将实行2+2培养模式,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学生入学后在前2年完成化学大类课程结构体系中基础课程学习,后2年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志愿情况可选择到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各专业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已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以及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本科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传递过程、化工设备及工程设计、化工制图、催化剂与催化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测量实验、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化学类

  化学类招生的专业,在前二年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继续学习。

  专业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

  化学(师范)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等学校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及教育管理及化学相关方面的人才。开设主要专业课程: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化学发展史、化学教学质量评价和化学专业实验等。

  化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开设主要专业课程:环境监测、化学分离、高分子材料、精细有机合成、化工设计基础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等。

  材料化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开设主要专业课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合成化学、材料结构表征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90年,设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5个教研室。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7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12人,博士18人,硕士2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曾宪梓高等师范学校优秀教师三等奖获得者1人,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中青年课堂大赛十佳1人,校优秀青年教师2人。我院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地厅级研究项目50余项,出版论著10余部,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该院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拥有安徽省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3个。

  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生物基础实验室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现有植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人体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10个实验室。实验室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其中包括光合测定系统(美国),叶绿素荧光仪(德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显微镜及照相系统(日本),转基因系统(日本),氨基酸分析仪(德国),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CR仪(英国、德国)、荧光定量PCR仪(美国)、液相色谱(德国)、TOC(德国)等大型仪器。

  自建院以来,学院狠抓教学质量,注重学风发展。近年来,考研率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茅,近几年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0%。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且多在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就业,毕业生均以踏实、上进、耐劳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并拥有“植物学”专业硕士点1个。

  生物科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生物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就业领域:中学生物教学工作。

  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掌握较为广泛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学基础,能在科研单位和医药、卫生、轻工、环保等系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就业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医药、卫生、环境、食品、保健品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从事科研、管理、产品开发、技术监控等工作。

  环境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够进行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领域:大中专院校、政府部门、环保科技管理部门、环境科学及相关科研部门。

  生物科学(师范)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均为四年。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硕士32人,其中安徽省学科带头人1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该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人体测量实验室、球类馆、体操馆、塑胶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教学设施,能满足教学与训练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

  近年来,体育学院狠抓教学与科研,并取得显著成绩。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先后主持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20余项,院级项目30余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专著、教材1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2002年参加由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技能类(田径项目)第5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安徽省高校各种体育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等称号。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专业突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与评价、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艺术体操等。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部门及社区体育指导中心。

  社会体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质,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以及具有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管理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健康教育学、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运动训练学、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与评价、实用体质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技术基础、艺术体育、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等。

  就业方向: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经纪人、体育彩票业、运动竞赛经营与管理、体育部门、各级各类工会组织、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及各级各类学校等。

  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专业学制均为四年,学生毕业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标签:师范 教师 心理 自我介绍 启蒙教育]

分享: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gaokao_com

  • 👇扫描免费领
    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
    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
    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